产品检验、检测、认证、培训
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。能源利用与能源短缺及环境保护的矛盾日趋尖锐,能源的过度消耗带来的一些列的生态环境问题,已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。我国提出了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的战略目标,在当前的形势下,由于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有显著的相关性,节约能源使用总量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促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、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。
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有效实施,提供了改进能源绩效的系统方法,以使组织转变管理能源的方式。通过将能源管理融入业务过程,组织能够建立持续改进能源绩效的过程。通过改进能源绩效和降低相关的能源成本,组织能够更具竞争力。此外,实施本标准能够减少与其能源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,使组织为满足减缓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做出贡献。
2012年12月31日,我国颁布了《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》GB/T 23331-2012/ISO 50001:2011,并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。该标准借鉴了质量管理体系、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模式,结合能源管理的特点和特殊要求,运用系统管理和全过程的理念,采用国际通行的PDCA的模式,将管理和节能技术相融合,通过指导组织确定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和过程,帮助组织实现能源方针和目标,提高组织能源管理效率和水平。
建立系统的节能管理模式、具备持续节能的能力,通过实施和建立一套完善的循环管理系统来进行能源的管理,形成有效、文件化的能源管理系统。
通过例行的节能监测、能源审计、能效对标、内部审核、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、组织能量平衡统计、管理评审、自我评价、节能技改、节能考核等措施全面通过体系来控制能源使用。不断改进有效性,提出整改方针和进行实行,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和使用。
进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之后,获得由认证机构出具具有权威的《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》。
响应号召,满足国家“十二五节能减排”验收要求。我国部分地区对于能源排放有相应的要求,实行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能够达到国家的要求,减少排放。并且可以获得政策相关的资金奖励、节能量补贴。
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。在如今的社会中,现代化企业不仅仅是资金雄厚、场地充裕、人员齐全、技术能力。对于社会责任感也是一个企业需要做好的企业文化之一。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恰恰能满足企业这方面形象的提升。不仅是在宣传、交流上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,而且在招标等活动中,也给企业有着明显的加分。
煤炭;
油、气;
电力;
热力;
其他(地热、分布式能源、余热等);
钢铁;
有色金属;
化工;
建筑材料;
纺织;
造纸;
机械制造;
交通运输;
公共机构及服务。
企业在申请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时,需要满足以下基础条件(须根据实际认证审核要求而定,内容仅供参考):
合法注册企业;
按照相关要求建立能源管理体系,并且该体系需要正常运行至少六个月以上;
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能源管理方面的要求,并在必要时取得相关行政许可文件;
重大事故报告承诺;
能源管理及绩效符合要求;
在认证审核期间,企业不应受到相关执法监管部门的处罚。
(须根据实际认证审核要求而定,内容仅供参考)
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,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(如适用);
能源管理体系的文件和记录:
能源管理手册;
程序文件;
记录和记录控制程序等。
能源审计报告;
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证据:如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记录、内部审核报告、管理评审记录等;
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证明,如环保合规证明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符合证明等;
能源绩效指标(EnPIs)和能源基准(EnBs);
(如有)在申请认证前发生的重大能源事故,需要提供相关报告;
列出适用于企业的能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;
企业对能源管理的以及持续改进承诺声明;
其他支持性文件:如企业能源管理培训记录、设备维护记录等。
通过CHC的审核和认证,您将展现企业最佳实践、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成果。